由著名作家“饮水室主人”编写的《梅德韦泰嘉的枪声》,小说主人公是约翰泽维尔雷米·艾伦,喜欢看悬疑灵异类型小说的书友不要错过,梅德韦泰嘉的枪声小说最新章节第66章,已经写了100626字。
梅德韦泰嘉的枪声小说的最新章节在哪里更新?免费追踪阅读,这本小说主要讲述了:圆天盖着大海,黑水托着孤舟。远看不见山,那天边只有云头。也看不见树,那水上只有海鸥。——节选自 周太玄《过印度洋》这顿午餐确实表里如一,不仅外观精美、气味诱人,味道也很不错,只是我不能把心思集中在食物…
《梅德韦泰嘉的枪声》小说最新章节试读:叶戈罗夫大爷说,照片里的狼群就是阿廖沙带领的那一群灰狼,万幸它们捱过了暴风雪,但代价是所有的老狼甚至中年狼都“消失”了。从照片里能看出来,阿廖沙已经是狼群里年龄最大的狼,整个狼群严重缩水,但好在它们保持了健康的年龄与性别结构。如果阿廖沙能够在缺乏老狼的生存智慧的情况下依然很好地履行领导责任,那这个狼群的重新崛起就只是时间问题。我退出狼群吃得热火朝天的第一张照片,点开了叶戈罗夫大
《梅德韦泰嘉的枪声》精彩章节赏析
圆天盖着大海,
黑水托着孤舟。
远看不见山,
那天边只有云头。
也看不见树,
那水上只有海鸥。
——节选自 周太玄《过印度洋》
这顿午餐确实表里如一,不仅外观精美、气味诱人,味道也很不错,只是我不能把心思集中在食物上,所以觉得有些索然无味。总之,吃过这顿午餐后,我和艾伦先生就在海上待了三天整,现在是2019年5月10日,客轮“天佑女王”号正航行在印度洋上,载着我们前往目的地。
把报纸折好收在口袋里之后,我跟着艾伦先生走出餐厅,靠在栏杆上。此刻海风轻拂,阳光正好,用过餐的乘客们大都在甲板上欣赏风景,我耳边时不时传来愉快的笑声。
向右望去,两道白色的波浪从客轮身后延伸,利剑般割开深蓝色的海洋,远处的海浪间隐约可以看到一些海洋生物的身影,那是它们在借助这艘客轮觅食——在人类染指海洋的数百年间,海洋生物同时也在认识人类,并为了更好地生存而自我“进化”。再向远处看去,天际线上空无一物,一道模糊的直线之下,是近乎黑色的海水;而在直线之上,则是绵延万里、恢弘磅礴的云之城。
天际线后就是印度半岛,我们出发的地方。对于印度这个国家,我的第一印象来自于儒勒·凡尔纳的《八十天环游地球》。书里描写的那尊将人手臂连成腰带的血腥神像让我在第一次读到的时候就毛骨悚然,甚至吓得当时还年幼的我时不时地做噩梦,好几次在鲜血淋漓的梦境中惊醒,气喘吁吁地庆幸自己躺在柔软的床上而非不见天日的雨林中。而由于顽固的“白澳”政策以及我并不算大的活动范围,直到我离开澳大利亚之前,我没见过一个活的印度人,这也让印度在我心目中保持了一种神秘感。
至于有关印度的国际新闻?首先,我对那群被政客与财阀豢养的走狗们的职业素养表示怀疑,很多时候我只是不习惯安安静静地吃饭,才放点新闻看看这些人的想象力和无耻有没有进步。
其次,就我从各种渠道获取的关于印度的信息而言,我必须说——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而且这也有力地证实了我的第一点怀疑——真是搞笑,一列火车怎么可能载那么多人!正常人谁会在漂着尸体的河水里洗澡啊?还有这个案件判的,明明是印度人一方的过失,居然要国际投资者交罚款,这印度法院的脸还要不要了?唉,这届记者和撰稿人也不行啊,常规抓眼球手段玩不明白,开始玩魔幻了是吧?
所以我本打算趁着这次跟艾伦先生从西伯利亚南下到孟买乘船的机会,亲眼看看印度到底是什么样的。
然后,现实就给我上了一课。
在孟买街头贩卖印度“传统美食”的摊位上,我看到一锅不可名状的粘稠固液共存态物体在咕嘟咕嘟地冒泡,这锅物体表面氤氲的烟雾甚至能在阳光下折射出金属质感的彩色!看着小贩直接用他的双手从数十个脏兮兮的塑料瓶中挑选调料炮制“食物”,看着锅沿和旁边烧热的铁板上已经硬化的不明黑色固体,听着那些洁净度有待怀疑的食材在神奇的烹饪手段下产生的各种声音,闻着扑面而来的咖喱味和某种莫名其妙的发酵气味,我已经无法控制自己的表情了……
多亏艾伦先生眼疾手快,我才没在观摩印度美食制作过程时被扒手成功盗窃,那小孩在被人赃并获的时候爆发出了奥斯卡级别的演技。
印度给我的震撼实在太大,我已经不想再回忆我们在孟买经历过的事了。总之,在遭遇了数不清多少次偷窃、抢劫、碰瓷等“异国情趣”之后,我几乎是狼狈逃窜到码头的客轮上。
当然,艾伦先生还是那么好整以暇。(不愧是我的偶像啊!)
“这印度老子是再不会来了!艾伦先生,多谢您的帮助,要不是您多次提醒,我现在就得当乞丐了。”
“不客气,不过你要抓紧学习了,作为走南闯北的猎人,应付各种复杂环境可是必修课。”艾伦先生拿出一个梅德韦泰嘉特制皮夹,“刚才在栈桥上你不小心撞到一位美丽的女士,这个皮夹在那时就离开你了。别从外表评判他人,别轻易放松警惕,约翰。”
“哦,谢特!再次感谢你,艾伦先生。我刚刚还因为扶了一下那女士而沾沾自喜呢……”
匪夷所思,简直是匪夷所思——这就是我对孟买,对印度的总体评价。当客轮缓缓离开码头,我靠在船舷的栏杆上,望着这座喧嚣的城市,看着它古代传统、殖民色彩、现代气息相糅合的复杂面貌,我心里想,这也算是大开眼界了,而我还会跟着艾伦先生去更多地方。
此刻望向印度半岛的方向,我仍心有余悸。
我转过头,向左望去。那是船头的方向,指向我们还在天际线下的目的地——非洲,那片被命名为“阿非利加”的土地。除了文学作品,我对非洲的印象更多地来自纪录片——旱季时地面蒸腾的热浪波纹般流动,雨季时河流咆哮着冲刷两岸,无数生灵在阳光下生存,随着时节变化或者说降雨量变化而改变自己的生存策略。5月的非洲已开始进入雨季,而狩猎季也紧跟着雨季到来,我们要去的乌尔霍加国家公园正为此做准备,艾伦先生带着我去那里有很多事要做。此刻视野里没有第二艘船,我在平静的海面上欣赏着眼里的风景,心里却期待着踏上那片土地之后的故事。
“约翰,我给你的乌尔霍加国家公园手册看得怎么样了?”
“正在读第三遍,艾伦先生。不过,我有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我刚了解过一些同在非洲的自然保护区或者是提供狩猎服务的类似场所,我发现即使考虑到乌尔霍加国家公园所在国的经济状况,它的定价也实在是太低了。玛利亚·姆博维尼女士为什么要定价这么低呢?他们不会亏损吗?”
“这是为了对抗偷猎,约翰。玛利亚给出的价格足够低,低到顾客更愿意亲自享受狩猎的乐趣而非从掮客手里买那些‘看起来更便宜’的动物制品。‘反正两者价格相差不大,我为何不自己拿着枪开着车在非洲旅旅游呢?’这是我在乌尔霍加遇到作为游客的弗利普·奥斯普瑞时,他的原话。
“至于亏损,乌尔霍加的自然条件足够优越,你看了手册也应该知道,它几乎是非洲各种气候的展馆,除了热带沙漠气候之外,每种非洲的气候都能在乌尔霍加找到对应的区域,乌尔霍加的种群也因此相当丰富。这是玛利亚打价格战的底气所在,而偷猎需要不小的成本,更别提还会被掮客宰上几道。”
“那以偷猎者的作派,他们就这么善罢甘休吗?”
“当然不会。但在与文明社会里更高层次的力量结合之前,他们只是一群嗜血的鬣狗罢了。当直接的人身威胁难以奏效,其他施压手段的短期成本又太过高昂,他们就会清醒过来,绕道而走。事实上,在玛利亚他们击毙第三个试图偷袭他们的偷猎者之后,偷猎者们就很少出现在乌尔霍加了。”
“原来如此。艾伦先生,我们已经快走完路程的一半了吧?”
“差不多,不过你要是想看海上日出,明天凌晨应该就是最好的时间。至于后半段航程,客轮会经过一些不太平静的地方,到时候你就会对非洲产生一些印象了。”
小说《梅德韦泰嘉的枪声》阅读结束!